這幾年在政府及機關團體的衛教下,國內濫用胃藥的情況逐漸改善,但仍然有許多錯誤觀念仍需溝通,微笑本周想藉由探討胃藥服用時機去反思胃酸的真正角色,以期改善民眾對於胃藥的依賴性。
藥品廣告大行其道,常會讓民眾覺得,不舒服時只要買藥來吃就會改善,但自行用藥壓制症狀,不僅不治本,還可能輕忽了這些症狀其實是身體發出的警訊…
一、為什麼胃藥一停,胃酸又患?
不少腸胃潰瘍的民眾會發現,按時服用醫師開立藥品的期間,症狀有明顯改善,但是等到2-3個月的藥品服用完畢停藥不久,腸胃潰瘍又犯了,似乎永遠在看醫生、照胃鏡、吃藥之間反覆循環。事實上這是因為我們沒有搞懂這些腸胃潰瘍藥物的角色!醫師開立治療腸胃潰瘍藥物的藥物,主要是抑制胃酸的分泌,把分泌胃酸的「水龍頭」關小一點,減少胃酸對腸胃的刺激,以利潰瘍的癒合或減少胃食道逆流。但真正治療腸胃潰瘍的方法,是要釐清身體為什麼會分泌過多的胃酸或為什麼胃壁會過薄!
咖啡、甜食,抽菸、消炎止痛藥、緊張壓力、三餐不定時、胃幽門螺旋桿菌,不僅有可能會增加胃酸的分泌,還可能造成自主神經失調,因而抑制胃腸道的血液循環,進而影響胃黏膜細胞無法正常運作,以致於無法形成完整厚度的黏膜組織,因此增加了胃炎以及胃潰瘍的發生率。而這些才是主要造成腸胃潰瘍的元兇,所以改善這些幕後因素,才是脫離腸胃潰瘍的正確之道,千萬別看病吃藥後,仍然我行我素,不理身體對你發出的警訊!
二、胃藥如何吃
胃藥應該什麼時候吃呢?飯前/飯中/飯後?答案取決於你吃的是哪種胃藥。一般胃藥分成以下四種:
(1)制酸劑(鋁、鎂、鈣、鈉鹽等製劑):"中和"胃酸
此類胃藥飯前或飯後服用皆不影響藥物的效果,但是因為金屬離子本身可能干擾其他藥品的吸收,建議與其他藥物間隔兩個小時攝取,市售常見「胃散」大多屬於鈣/鎂/鋁鹽制酸劑。
(2)胃酸分泌抑制劑(組織胺阻斷劑H2 blocker、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PI):抑制胃酸分泌
此類藥物主要用於抑制胃酸分泌,例如飯後胃酸的過度分泌,故此類藥品建議飯前服用。此類胃藥一般為醫師開立,用於治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上部消化管出血、逆流性食道炎(胃食道逆流)。
(3)黏膜保護劑:
此類藥物的抗潰瘍作用是形成複合物選擇性地吸附於潰瘍的黏膜,並且能夠保護黏膜細胞、抗胃酸、胃蛋白酶和膽鹽之侵害。一般為達到最好的黏膜覆蓋效果,建議飯前空腹使用。
(4)含局部麻醉劑的胃藥:
飯前或飯後服用皆不影響藥物的效果,須注意不要嚼碎,以免造成口腔的麻木感。通常此種胃藥會混合含金屬離子的制酸劑製錠,在此狀況下,仍會建議跟其他藥物分開兩個小時使用。
至於胃藥是痛時再吃,還是要連續服用呢?其實如何吃胃藥,與胃不適情況有極大的關聯。如果一般臨時胃酸過多,立即服用胃酸中和劑(鋁、鎂、鈣、鈉鹽),暫時緩解症狀即可。市面常見的吉X福適胃乳、張X周強胃散、金X胃腸藥、太X胃散等,這些都是胃酸中和劑,胃不舒服時再使用即可,由於胃散大多為鋁、鈣、鎂、鈉鹽類制劑,所以不建議長期服用喔。
而醫師開立的「胃酸分泌抑制劑」(如:耐X恩、吉X福適錠、泰X胃通…),主要用於「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食道逆流性疾病…」的情況,則不可三天曬網二天捕魚,則是要每天按照醫師指示的方式服用。原因在於,此類藥物(H2 blocker與PPI)主要用於減少胃酸分泌,而減少胃腸道表面的灼傷,讓潰瘍能盡快修復,故此類藥師建議要吃完整個療程喔。因一方面,(拿PPI來說),單次投予PPI並不能達到最大抑制酸的作用,因為只有活化狀態的胃壁細胞才會被抑制,而約有25%呈休止狀態的胃壁細胞則不會抑制,故需連續服藥數天後才能達到最大效果。所以囉,千萬不要把這類藥物當作"痛時才吃"。
三、制酸劑常見的藥物交互作用
吃藥不一定要配胃藥,這個觀念相信已相當普及,原因在於並非所有的藥品都會傷胃外,更重要的是,制酸劑有可能的影響其它藥物的效果。
(1)提升胃部酸鹼值,影響吸收度
藥品溶解並解離後,要通過腸絨毛吸收時,必須為非離子化狀態才利於吸收,例如弱酸性的藥物,在低的酸鹼值下吸收較好。制酸劑提升胃部酸鹼值,會減少弱酸性藥物的吸收而降低藥效,例如digoxin、phenytoin、ketoconzaole、isoniazid等藥物;相對的,制酸劑會增加鹼性藥物的吸收度,而增加藥品的毒性及副作用,例如pseudoephedrine、levodopa。
(2)與藥物螯合,降低藥物的吸收
制酸劑的成份多為鎂鹽或鋁鹽,因為屬於金屬鹽類(鎂、鋁、鈣等),故可能會與某些藥物發生交互作用,反而影響吸收。許多抗生素如四環黴素 (tetracyclines)、恩菎類 (quinolones)、chloroquine、ketoconazole、isoniazide及ethambutol等,如果與制酸劑併服,都會減低原來藥品的療效,甚至幾乎無法達到治療效果,更糟者還可能發生抗藥性。
(3)增加尿液酸鹼值而影響藥品排泄速率
制酸劑會將尿液鹼化,使弱鹼性藥物較不易解離,利於藥物在腎小管內被「再吸收」,而降低藥物的排除,導致血中濃度增加,例如如Quinidine和amphetamine;而酸性藥物(如Salicylate)的排出被增強。Sodium bicarbonate對尿液酸鹼值的影響最明顯。
(4)制酸劑改變胃排空時間
胃的排空時間延遲,會使藥物暴露於酸中的時間延長,造成藥物在胃內變質,含Al(鋁)的制酸劑會抑制胃腸道的蠕動,有顯著的交互作用,尤其是digoxin、penicillin、isoniazide和levodopa。含(鎂)Mg+的制酸劑會使小腸蠕動增加,對於親水性或高極性藥物,因為鎂的攝取而影響其在小腸的吸收。
所以囉,吃藥不一定要配胃藥,不單只是因為藥品不一定傷胃,而是胃酸(制酸劑) 可能會影響藥物的作用。以下微笑附上常見藥品與制酸劑的交互作用,供大家參考利用。
參考文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