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在評估文獻前,我們會習慣看一下該論文被收錄在影響指數多少的期刊中,來決定是否花時間去評讀,但影響指數高的論文內容就比較重要或有影響力嗎?而被收錄在影響指數偏低的論文是否就沒有參考價值呢?這次我們就來談談影響指數的迷思。


                                 影響指數的迷思  


 

      關於影響指數(Impact factor,IF值)的迷思,一言以蔽之,影響指數僅能反應該期刊在其學術領域的重要性,能被收錄在高影響指數期刊的論文,代表品質及內容受到此期刊的肯定;但影響指數並不足以反應一篇論文的價值。

一、 什麼是影響指數(Impact factor)

      影響指數(英文:Impact factor,IF),是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ISI)的期刊引證報告(JCR)中的一項數據。指的是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時期被引用的頻率,是衡量學術期刊影響力的一個重要指標,同一學科領堿內,影響指數值越大,表示該期刊之重要性越高

      影響指數的計算方法為:某期刊於前兩年中出版之論文在今年被引用之總數除以某期刊於前二年中出版之論文總數。例如A期刊在2018年的影響指數計算如下:

Imapct factor的計算  

      影響指數藉由評量特定期刊所刊載的文章在某特定年代中被引用的「平均次數」評估期刊於某一學科領域中和其他期刊的相對重要性,同時消弭出版論文篇數較多之期刊在只計算被引用次數時不公平性。

二、如何查詢影響指數

      可利用圖書館所訂購的Journal Citation Reports資料庫 (JCR)。每年6月後,JCR資料庫會提供前一年的期刊影響指數及排名資料。(例如:2010年6月後,才可查到 2009 年的資料)進入該期刊專頁,上方為期刊基本資訊,中間為各年度各項指標數據,下方點選「Rank」,可看出各年度該期刊 Impact Factor 於領域中之排名。詳細步驟可以參考:「臺大圖書館參考服務部落格 如何查詢期刊之Impact Factor」。

science的impact factor  
Science的排名  

三、影響指數的迷思

1.IF不足以反映一篇研究論文的所有價值

      事實上,一本期刊中每篇論文被引用的次數多寡其實存有很大的落差,有的論文10年間被引用6千多次,但也有的引用次數寥寥無幾;根據統計,所有發表在Nature的論文當中,有百分之五從未被其他論文引用過。也就是說,儘管發表在如此重量級的期刊上,但是該研究結果卻未能成為其他研究者撰寫論文時的資料來源或理論依據。不僅是Nature,另外兩本超重量級的期刊「Cell」和「Science」也有同樣的情況。 

      平均而言,能發表在Cell或Nature上的論文,其論文內容的水平當然高過其他的期刊。但是用期刊的平均IF來衡量個別研究者的成果甚至論文水平,卻未細究其研究課題的真正內容,這就是一種嚴重的偏差作法。

2.熱門領域,IF通常較高

      由於影響指數是以被引用的次數所計算出來的數值,所以,一個熱門的領域,研究者眾多,產出的論文也較多,自然被互相引用的機會也就會多。此結果造成與此領域相關的期刊,其影響指數都會比較高。舉例說明,現今癌症是一非常熱門的題目,以癌症命名的相關期刊,其影響指數大都不低。再舉一例,在醫學領域中,臨床屬性的期刊,其影響指數總是比不上基礎屬性的期刊。因為臨床醫師研究者的數目比基礎醫學的研究者少太多了。但是我們知道,臨床研究是引領基礎研究的原動力,而基礎研究所得的結果,最後還是要靠臨床研究證實。

簡單來說,影響指數並沒有考慮到從事此方面研究的人數,即使研究的主題很重要,但是從事研究的人員不多,相對的其影響指數也無法提高。所以期刊的影響指數,絕對無法做為論文重要性評估的唯一標準。

3.影響指數是可以操作的

 

      因為影響指數是由一分數得來,若將分子弄得大些或將分母弄小些,自然所得的商數就會變大。例如將分母「前兩年該期刊出版"可引用"論文之總篇數」變小,常見方法像是少採用所得是負面結果的論文、少採用結果已是大眾皆知的論文、少採用病例報告等,因為這類文章通常較少被引用;或是將分子「出版當年之前兩年該期"所有論文"在當年被引用次數的總合」,像是,增加刊登主編的話及給主編的信(因為不算分母)、增加刊登revew、接受屬於熱門研究主顯的論文…等。

四、影響指數的優缺

      雖然影響指數廣為學術界引用為期刊品質的指標,但仍有其優缺點:

【優點】

1.有聲譽,接受度高,不易被曲解
2.提供經費單位及研究者都認可。
3.屬於簡單又易懂的量化資料。
4.具全球性及獨立性。
5.領域分類,並以同樣標準評估。

【缺點】

1.非英文期刊未受重視。
2.著重生物醫學類,其它學科少。
3.是可能被操控的。
4.有被曲解及過度使用的情形。
5.僅對期刊評量,未針對個別論文。
6.定義有瑕疵,二年評估期偏短。
7.公布時間延遲,新期刊無法納入。
8.所謂"可引用"論文認定不清楚。
9.長篇綜說論文造成評量偏差。

      總歸一句話,影響指數僅能反應期刊在該學術領域的重要性,能被收錄在高影響指數期刊的論文,代表品質及內容受到肯定;但影響指數不足以完全反應一篇論文的價值。


參考資料:

  1. 期刊影響指數(Impact factor)的迷思 國防醫學院麻醉學科 三軍總醫院麻醉部
  2. 什麼是期刊的影響係數 (Impact Factor)? 謝奉家的書香部落格
  3. 臺大圖書館參考服務部落格 Impact Factor、引用次數與學術評鑑相關問題懶人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微笑藥師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