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售藥膏種類繁多,家裡常常買了一堆,遇到問題時卻也不知道要擦哪一隻。即使是單純的抗生素藥膏,也會因為不同成份有不同的抗菌效益而有所區別。今天就來談談外用抗生素藥膏吧。


                                 常見抗生素藥膏詳解  


      首先,還是要先強調一下最基本的觀念:「抗生素不是消炎藥」,消炎藥是一個籠統的用詞,容易造成病人的概念混淆以及醫療訊息傳遞錯誤,進而引發後續的問題,建議醫療人員對民眾衛教時,盡量使用更精準的衛教用詞,以傳遞明確的醫療觀念。

一、常見皮膚上的致病原

      回到正題,皮膚菌叢會因為部位有所不同,依據乾濕、油脂多寡而形成不同的菌相。正常情況下皮膚菌叢會達到平衡,維持皮膚健康。但當菌叢平衡遭到破壞,或有外傷引起特定菌種繁殖時,就可能造成感染。

      皮膚主要可以分為三種不同的生態環境:油脂,潮濕,乾燥。
(1)油脂皮膚:眉間,外耳道,胸骨,背部..等,主要菌叢為丙酸桿菌屬。
(2)潮濕皮膚:腋下,手肘內側,腹股溝等,主要菌叢為棒狀桿菌屬和葡萄球菌屬。
(3)乾燥皮膚:前臂內側,手掌,主要是混雜菌種。

      我們先來簡單認識造成皮膚感染的常見細菌:

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為格蘭氏陽性G(+)的好氧菌,是人體皮膚最常見的菌種,佔皮膚好氧菌群90%以上。通常不會致病,但免疫低下的患者仍有感染風險。

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為格蘭氏陽性G(+)的好氧菌,鼻腔和會陰是此菌常見的定居場所,是皮膚外傷感染最常見的菌種,也會造成膿泡症(impetigo) 、毛囊炎(folliculitis) ,癤(furuncles)及癰(carbuncles)。

鏈球菌(Streptococci)

為格蘭氏陽性菌G(+),也是較常見的皮膚感染菌,但可能引起較嚴重的皮膚感染症,如丹毒、蜂窩性組織炎。

棒狀桿菌屬(Corynebacterium)

常在潮濕皮膚,棒狀桿菌屬包括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細菌物種,最有名的就是白喉棒狀桿菌(Corynebacterium diphteriae),通常影響鼻子喉嚨和粘膜的感染。在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會對腎臟,心臟和神經系統造成損害。即使非白喉棒狀桿菌已被發現在免疫系統受抑制的個體中具有致病性。嚴重的非白喉感染與手術植入裝置有關,並可能導致腦膜炎和尿路感染。

痤瘡丙酸桿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

為格蘭氏陽性菌G(+),最常見造成皮膚疾病的就是青春痘,它靠毛囊分泌皮脂中的脂肪酸維生,兼性厭氧。

格蘭氏陰性菌(Gram-Negative Bacilli, G(-))

此類菌主要存在於腸道,皮膚上的格蘭氏陰性菌較少,通常存在於較潮濕的部位如趾縫或腋下,較少引起皮膚感染,但可能發生於排泄物污染的褥瘡傷口。

      而一般在社區的皮膚感染,主要以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鏈球菌(Streptococci)和痤瘡桿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的感染較為常見。

二、常見外用抗生素藥膏的成分

      在了解常見引起皮膚感染的菌種後,接著我們來看看常見的外用抗生素藥膏成分:

Neomycin

屬於aminoglycoside類的抗生素,抗G(-)(ex.大腸菌、克萊勃士桿菌、變形桿菌)及少部分G(+)(ex金黃色葡萄球菌),但對鏈球菌效果不好,過敏機率較高(約1%),對厭氧菌則無效。

Bacitracin

屬於polypeptide類窄效性抗生素,針對G(+)有效,例如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僅對化膿性鏈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有效,對其它鏈球菌無效)、梭狀桿菌(Clostridium)。

Polymyxin B

針對G(-)有效,但對變形桿菌屬Proteus bacterium無效。

※通常藥膏會做成Neomycin+Bacitracin或Neomycin+Bacitracin+Polymyxin B

Clindamycin

主要針對G(+)球菌,包含葡萄球菌及鏈球菌,及厭氧菌,主要用於治痤瘡(青春痘)。

Erythromycin

主要針對G(+),包含鏈球菌,葡萄球菌,嗜血桿菌和棒狀桿菌屬,及部分G(-)。

Tetracycline、Chlortetracycline、Oxytetracycline

同屬四環黴素類,抗菌範圍大致相同。幾乎對G(+)、G(-)不論厭氧或非厭氧菌都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但如今抗藥性越來越普遍。除此之外也對一些特殊病原體有效,如立克次體、披衣菌等。

Gentamicin

屬於aminoglycosides類抗生素,主要針對G(-),對少部分G(+)有效,對厭氧菌則無效。

Fusidic acid

針對G(+),如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鏈球菌屬(Streptococcus spp.),棒狀桿菌(Corynebacterium minutissimum)。主要用於治療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外用方面,也可用於治療痤瘡,但對於痤瘡丙酸桿菌(Cutibacterium acnes)的效力不足其它痘痘藥膏的抗生素。值得一提的是,fusidic acid具良好滲透入感染病灶的能力,所以能應用於完整無傷口的皮膚感染,故適用於毛囊炎、甲溝炎。

Mupirocin

針對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及化膿性鏈球菌的外用抗生素。對腸球菌(Enterococci)、G(-)無效

Metronidazole

為抗原蟲與抗厭氧菌的抗生素,外用主要用於治療酒糟鼻、細菌性陰道炎與滴蟲感染。儘管有抗厭氧菌作用,但對痤瘡桿菌抗菌作用不大。

三、抗生素藥膏使用的重要原則

傷口不一定要使用抗生素藥膏

      皮膚表面有許多益菌定殖,若傷口沒有感染風險時,千萬不要濫用抗生素藥膏。尤其不少民眾,只要皮膚有傷口,就塗四環黴素外用膏(廣效型抗生素),將皮膚表面本來定殖的好菌全都殺光光,事實上不當的使用抗生素藥膏是有可能造成細菌抗藥性,同時也會破壞皮膚正常菌叢,造成更多皮膚問題。

      正確的傷口護理第一步是由內而外清洗傷口,最好以大量無菌生理食鹽水沖洗,目的是減少傷口細菌,並清楚評估傷口性質。若是乾淨的傷口,使用生理食鹽水清潔乾淨即可,再以適當的敷料覆蓋。若是較髒的傷口用1%水溶性的優碘由內往外將優碘擦拭乾淨,待30秒消毒,再用生理食鹽水由內往外將優碘擦拭乾淨。若是有感染或已發炎的傷口,請依專業人員指示使用適當的抗生素藥膏,千萬別自行拿藥膏亂塗。

慎選抗生素藥膏使用時機

      一般指示用藥的外用抗生素藥膏僅用在「有較高感染風險」或「已發生感染」的「單純輕微傷口」,並且感染風險排除後就應停用。如果是較嚴重的皮膚感染(如蜂窩性組織炎、丹毒、慢性傷口),則應該先給醫師診治,並遵照醫師的指示完成治療。民眾切勿一味使用抗生素藥膏,而延誤就醫的黃金時期。

複方抗菌藥膏小心用

      不少市售複方藥膏中,包含「抗生素+類固醇」或「抗生素+類固醇+抗黴菌藥」,這類藥膏並不適合用於刀傷擦傷等單純開放性傷口,因為類固醇會妨礙傷口癒合,此外這類藥膏所使用的抗生素皆為針對G(-)的Neomycin或Gentamicin,對一般外傷常見的G(+)葡萄球菌及鏈球菌殺菌效果並不佳。

22308795_1649123081844144_674330210732081152_o  


參考資料:

  1. 本文編修自-社區藥局的五四三-【簡單認識抗生素藥膏】
    粉絲團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pharmacy543/
arrow
arrow

    微笑藥師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